9月22日至25日,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2025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举行,吸引了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170多名中外学生参加。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浩军带队,成员包括留管老师、六名分别来自巴基斯坦、乌干达、也门和玻利维亚的留学生以及两名中国学生。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,中外学子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,深刻体验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活力。
文化启幕:穿越千年的课堂
青春对话,跨越时空。9月23日,我校中外学子在开幕式上表演情景剧《孔子的一堂课》,八名学生共同扮演孔门弟子,在杏坛之下“聆听”夫子的教诲。外国学生们用略显生涩但充满热情的汉语朗诵《论语》名句,并共同演唱《友谊天长地久》的动人旋律,呼吁四海之友,共学中华文化。

古韵探寻:行走的儒家文化课堂
9月24日,中外学子齐聚孔子故里曲阜,展开一日研学,从孔庙的千年柏影到尼山的现代堂宇,不仅让中外青年学子直观感受到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搭建起一座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的桥梁。参观期间中国学生担任起“文化使者”,为国际伙伴们讲述每一块碑刻、每一座殿堂背后的历史故事。在手抄《论语》体验环节,学生们铺纸研墨,一笔一画认真抄写经典语句,在翰墨书香中与先贤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活力体验: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
文化周不仅注重历史熏陶,更充满了现代活力。在“‘团’结师生‘建’情中外”团建活动上,投壶、蹴鞠、旱地龙舟、跳大绳等体育项目引发了阵阵欢声笑语,中外学生在协作竞赛中迅速拉近了距离。当晚的“草地音乐节”则成了青春与文化交流的舞台,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流行音乐交织,大家载歌载舞,共享了一个难忘的齐鲁秋夜。
匠心传承:触摸非遗与感知现代
活动最后的深度非遗体验环节,学生们在匠人的指导下,亲手尝试了拓印、剪纸、书法、茶艺、京剧、皮影、舞狮等十几种传统技艺,在一刀一刻、一笔一画中体会到了中华工匠精神的专注与传承。此外,团队还参观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现代化实训基地,亲自体验飞机、无人机、金属焊接等AI智能体验,为中外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。
活动结束后,同学们纷纷感谢学校提供的此次研学机会,并分享自己的感受。“这次活动完全颠覆了我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想象,它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,而是可以触摸、可以体验的活生生的智慧。”一名中国学生感慨道,他表示,在向外国朋友解释中国文化的同时,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。玻利维亚学生沃安德表示,这次难忘的经历非常美好,他学习到了很多中国文化,也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,非常感恩。

本次孔子文化周通过寓教于乐、古今结合的方式,它不仅在外国学生心中播下了中华文化的种子,也为中国学生提供了用国际视角重新审视自身文化瑰宝的机会,生动诠释了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”的文明交流理念。